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郑州医院试水“家庭医生” 引来市民点赞却面临推广难题!

郑州医院试水“家庭医生” 引来市民点赞却面临推广难题

时间:2025-08-28 01:09:47 来源:顺藤摸瓜网 作者:焦点 阅读:611次

郑州医院试水“家庭医生” 引来市民点赞却面临推广难题

[摘要]“家门口”看病方便,家庭医生但还是郑州赞有不少人喜欢往大医院挤 “家庭医生”为老人讲解签约协议 河南商报记者 宗雷 首席记者 李肖肖/文 记者 侯建勋/图 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医院引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政策是试水每次重大纲要及指导...

郑州医院试水“家庭医生” 引来市民点赞却面临推广难题

“家门口”看病方便,但还是民点面临有不少人喜欢往大医院挤

郑州医院试水“家庭医生” 引来市民点赞却面临推广难题

“家庭医生”为老人讲解签约协议

河南商报记者 宗雷

首席记者 李肖肖/文

记者 侯建勋/图

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政策是难题每次重大纲要及指导意见必提的话题,也是家庭医生今后在实施中不能动摇的主要改革方向。

“家庭医生”普及,郑州赞市民以后在“家门口”看病收费低,医院引市报销比例高。试水2020年,民点面临郑州要实现“家庭医生”全覆盖。推广

政策好,难题可容易实现吗?河南商报记者连日来走访了郑州“首吃螃蟹”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看看当前的发展状况。

【新政】

郑州医院试水“家庭医生”

引市民点赞

“我要为‘家庭医生’点个赞啊,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星。”昨日下午,郑州市阳光四季园社区,70岁的王彦芬拉着郑州市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宋培青的手不愿撒开。

王彦芬有严重的心脏病,光120都报诊了14次,“平时需要吃各种药,做检查,我不懂了就找宋医生。”

78岁的姜敬宜伸出大拇指不住地点赞,她心脏不好,经常不舒服,会喊医生来家。“去大医院,挂号、排队,时间都浪费了,有了‘家庭医生’就是方便。”

两位老人口中的“家庭医生”,是从今年1月起,作为郑州市卫计委医联体分级诊疗的试点单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与郑州市康复医院、郑州市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启动的“1+1+1”的“家庭医生”签约模式。

郑州市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宋培青、护士胡艳兰,和郑州市康复医院医生刘玉清、郑州市中心医院医生孙漾丽,共同组成了“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两位老人所在小区的医疗服务工作。整个郑州市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家庭医生”10位,截至目前,签约4000余人。

【问题】

市民怕一签约就被束缚

“家庭医生”难推广

郑州市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从今年5月份开始启动签约的,之前一直在做各种准备工作。

薛宗贵从签约项目启动就到中心来了,他也见证着签约项目进行中的每一个变化。

刚开始,太难了,“这应该是一个认识的问题,老百姓总会觉得太麻烦,我有病就去找你,你没事别来找我。”薛宗贵有些无奈地笑着说。

除此之外,在薛宗贵看来,老百姓不想签约,还有些是怕一签约就被束缚,“这个我们就不断征求意见,不断改,给大家的协议上,主要是约束医生,几乎没有约束老百姓的条款,唯一的就是希望他们如实填写自己的身体状况。”

最开始,他们没有直接提签约,不让进门,就在小区里摆个台子,一遍又一遍告知居民,自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为老年人测血压、测血糖,慢慢地接触。

今年5月份,签约一启动,第一批就签了3000多人。

人一多,他们赶紧把项目停下来了,“不敢再继续签约了,签约很容易,但是,签约之后的后续服务得保障。”

按照郑州市的目标,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范围在1000户,最高不超过1500户,也就是说,应该在4000到5000人。

薛宗贵说,他们这个团队一共10个人,2个人一组,要负责整个辖区5.4万人医疗卫生问题,多年来基层全科医生资源一直不足,目前的工作量都是“超负荷”。

【探因1】

社区医院医生力量薄弱

设备不到位

一般来说,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需要涵盖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而其中最不容易的,就是医疗服务。

在许多市民看来,社区医院是社区医院,大医院是大医院,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其实,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大医院当“靠山”,这里的基层医疗人员多来自医院本部。

郑州市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就来自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薛宗贵说,因为有了医院这个“大后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了很多支持。

社会上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好医生都不愿意留在基层,大家都想往更好的大医院、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去。”薛宗贵坦言。

河南商报记者走访了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基层留人难的问题,大家将原因更多地指向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不高、职称评定难、发展空间小。

薛宗贵举了一个例子,郑州市中心医院的一位专家,平时门诊病号爆满,一到基层坐诊,一天也就两三个病人。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市民不去基层,除了跟专家有关外,还有硬件设施,例如患者需要做检查,在这里可以做CT、拍胸片,但如果要做磁共振,还得去大医院。“谁也不想那么麻烦,都希望一步到位。”

也有社区服务中心医生说,本身中心缺乏病床等设施,对于一些想从上级医院转诊下来的患者,也没法给提供床位,“目前只能做到看常见病。”

【探因2】

医保覆盖面不大

基本药物缺乏

河南商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只能报销市医保。

“我们目前运营起来都是赔钱,工资、奖金都没有,如果办理区医保和省医保,用的人很少,每年还要交一笔维护费,我们很难做到。”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说。

目前,医保方面,病人要在基层结算后才能转入大医院治疗,反之亦然,双向转诊的优势并不明显。而未来起付线的减免,将有望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郑州市在分级诊疗建设暨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上提到,在医保政策上调整,加大基层报销比例,将让在基层看病的患者得到实惠。

这在薛宗贵看来是一大利好,“这应该是促进分级诊疗的重要措施,在医保都可以报销的情况下,如果基层报销比例提高,就能留下很大一部分人。”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只是一个调节手段,“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病人分了分,那分级诊疗的意义将等于零。”

河南商报记者在走访中遇到了市民王老先生。老人在大医院治疗动脉栓塞一周,病情稳定,想带着治疗方案来社区卫生中心继续治疗,得知社区没有相关的溶栓药,老人扫兴而去。目前,基层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是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物,而大医院除了基本药物外,还有很多品种。

不过,10月24日郑州市分级诊疗建设暨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上曾提到,未来有望实现医保用药全面衔接。

“社区能力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薛宗贵说,好的政策,一定要有好的措施做配套,让老百姓不再看病难、看病贵才是根本。“另外,也需要大家有个更充分的认识,比如在基层看病,很多药是更加便宜的,很多市民不知道。”

(河南商报)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 德基机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绿色公路养护的革新引擎
  • 2017年gdp总量出炉 去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大数据一览
  • AMEA Power 在埃及启用非洲最大的风力发电项目
  • 保修期内衣柜门板开裂 消协调解后生产厂家更换
  • 郑州为啥频闹血荒?16个献血点申请5年未批
  • 好莱客以柜制胜,提升50%家的空间
  • 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消费维权实务培训
  • 米兰德比,看台上的精彩表演
推荐内容
  • 苹果iPhone 17系列9月10日发布 库克:前方超燃
  • 周润发捐56亿是真的假的?周润发身家有多少捐56亿给什么机构
  • 意甲第8轮:国际米兰客场1比0击败切塞纳
  • 伊卡尔迪:服从教练指示
  • 海口国度建材城“蒙骗”近百商家入场
  • 汇川技术与易盼(Eplan)达成技术战略合作  工业自动化巨头与工程设计软件领导者的合作